李孝良-尊龙凯时与环境学院

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z6com

教师队伍 首页 首页
李孝良
作者 :     发布时间 :2017/04/24     点击数 :

■安徽科技学院尊龙凯时与环境学院院长

■研究方向 :主要从事土壤养分管理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

■办公地点 :东区东办公楼204室

■通讯方式 :0550-6733128 lixl@shyykj18.com

李孝良 ,男 ,1974年10月生 ,尊龙凯时与环境学院教授 、博士 ,硕士生导师 。

■主讲课程
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

《土壤学》 、《土壤农化分析》 、《地质地貌学》

■教学研究项目
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

1 、资源环境类专业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,省级 ,2019-2022年 ,负责人

2 、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,省级 ,2016-2019年 ,负责人

3 、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,省级 ,2019-2022年 ,负责人

■科学研究项目
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

1 、安徽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---农作物秸秆离田多元循环利用及高值肥料产品研发(编号: 201903a06020001 ) ,2019/07-2022/06 ,主持 。

2 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---淮北麦玉秸秆还田与砂姜黑土耕性改良技术集成(编号: 2018YFD0300901-2 ) ,2018/01-2020/12 ,主持 。

3 、安徽省地方标准研制项目---麦玉轮作区化肥减量化栽培技术规范(编号: 2016-2-241 ) ,2016/01-2016/12 ,主持 。

4 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---皖北麦玉轮作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(编号: 1604a0702011 ) ,2016/01-2018/12 ,主持 。

5 、科技部星火计划面上项目---以生物有机肥开发为目标的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与产业化(编号: 2012GA710014 ) ,2012/01-2013/12 ,主持 。

6 、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项目---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”子课题“耐盐作物和经济植物专用肥研制及盐土调理剂修复技术”(编号: 20090300105 ) ,2009/01-2013/12 ,参加 。 。

■论文 、论著
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

1 、李孝良, 胡立涛,王泓,等.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皖北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.南京农业大学学报, 2019, 42(01):124-129.

2 、许忠兵,李孝良,胡立涛,等.化肥有机替代对皖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,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 2018, 32(3):27-31.

3 、李孝良,谢晓露,张健,汪建飞,谢越.水氮耦合对滁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.中药材, 2016, 39(2): 245-249.

4 、李孝良,肖新,马忠友,李飞跃.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在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 ,安徽农学通报 ,2016, 22(4):136-137,142.

5 、张健,李孝良*,孔卫晨,龚馨旭,程勋东,查海涅.智能温室水培番茄结果期营养液性质及养分动态研究,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 2015, 29(6): 23-29.

4 、李孝良,程婷婷,方鸿祥,汪建飞,谢越.水氮耦合对道地药材滁菊产量及品质的影响.水土保持通报, 2014 ,(2): 111-115.

5 、石磊,虞文韬,李孝良*,金臻岚,刘安宇,赵光雷,闵飞虎.解磷生物有机肥对皖北夏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.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 2014, 28(3): 25-28.

6 、李孝良,程婷婷,王付春,王雪艳,汪建飞,段立珍.水氮耦合对道地药材滁菊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.中药材, 2013, 36(9): 1381-1385.

7 、Xiaoliang Li, Xiaomin Chen, Xia Liu, Lianchuan Zhou and Xinqiang Yang. 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low-molecular-weight organic acids in th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, China.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& ENGINEERING, 2012, 6(2): 195-203. (SCI).

8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徐克琴,肖瑞,王晓洋.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.土壤通报, 2012 ,43(5): 1221-1226.

9 、李孝良,倪玉常,李磊,陈效民,王晓洋.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有效磷的影响.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 2012, 26(2): 35-39.

10 、李孝良,徐克琴,肖瑞,李健姣,陈效民,王晓洋.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.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 2011, 25(6): 23-28.

11 、李孝良,倪进娟,陈效民,于群英.安徽省水稻土中锰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.土壤通报, 2010 ,41(6): 1333-1338.

12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周炼川,周方方.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壤有机碳 、全氮变异特征.南京农业大学学报, 2010, 33(4): 75-80.

13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周炼川,吴广凤.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.山地学报, 2010, 28(1): 56-62.

14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周炼川,史振侠.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含氟量及其影响因素.安全与环境学报, 2010, 10(2): 77-81.

15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周炼川,焦存来,程寿芝.喀斯特石漠化土壤铁组成及其发生学意义.地质通报, 2010, 29(5): 745-751.

16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孙莉,于群英.安徽省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.南京农业大学学报, 2009, 32(1): 73-77.

17 、李孝良,赵利凤,于群英.安徽省水稻土中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.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 2009, 23(5): 17-22.

18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周炼川,方堃.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.水土保持学报, 2008, 22(5): 198-203.

19 、李孝良,陈效民,周炼川,方堃.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.灌溉排水学报, 2008, 27(5): 74-76,86.

20 、汪建飞,马忠友,李孝良,赵建荣.解磷生物有机肥技术原理与产业化.北京 :中国农业出版社, 2015.

■各类获奖
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

1 、校企合作背景下农业尊龙凯时与环境专业“四双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;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,2012年 ,排名第二;

2 、“应用型”人才培养目标下农业尊龙凯时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;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,2013年 ,排名第一;

3 、基于产教融合的农业尊龙凯时与环境专业核心课程育人体系构建;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,2017年 ,排名第一;

4 、解磷生物有机肥研制和示范推广;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,2016年 ,排名第五;

5 、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及产业化;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,2013年 ,排名第六;

6 、砂姜黑土肥力演变与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;;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,2018年 ,排名第七;

7 、师德标兵 ,校级 ,2019;

8 、安科名师 ,校级 ,2013 。

■各类成果

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﹉

1 、省科技成果 :淮北沿淮地区小麦节水节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,编号 :16-093-02;

2 、省科技成果 :秸秆规模化快速堆腐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,编号 :16-094-07;

3 、省科技成果 :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,编号 :14-431-07;

4 、省科技成果 :小麦专用解磷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示范 ,编号 :13-663-01;

5 、省科技成果 :滁菊连作障碍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,编号 :13-461-10;

6 、省科技成果 :解磷生物有机肥研制和示范推广 ,编号 :13-135-03;

7 、省科技成果 :石榴专用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研制及其推广应用 ,编号 :11-196-07;

8 、省科技成果 :滁菊专用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研制及推广应用 ,编号 :11-286-10;

9 、省科技成果 :氨酸法生产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,编号 :08-405-10;

10 、省科技成果 :无公害蔬菜平衡施肥技术及专家系统的研究 ,编号 :07-127-08;

11 、省科技成果 :皖北麦玉轮作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,编号 :2018F021Y001758;

12 、省科技成果 :麦玉轮作区化肥减量化栽培技术规程 ,编号 :2019F021Y009118 。

13 、发明专利 :用于滨海盐土抑盐与灭杀地下害虫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(专利号 :ZL 201110192204.6)

14 、发明专利 :滨海盐土油菜抑盐专用肥及其生产工艺(专利号 :ZL 201010513084.0)

  • 上一篇文章 :邹长明
  • 下一篇文章 :李孟良
  • 友情链接